樱桃树苗「专注树苗20年」树苗商城「树苗养护」知识大全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管理技术 > 行业新闻

邓秀新:未来农产品的供给,更多要考虑不同人群的需

来源:admin 发布时间:2021-07-29 浏览量:

近日,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国家柑橘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、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在两会期间接受了人民网访谈时,分享了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,并提出了发展方向和注意问题。
邓秀新认为,改革开放以来,特别是近几年来,中国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:供给充足、类型多样、品质在不断提升,特别是在多样性方面,可以说琳琅满目。过去一些农产品有季节性概念,现在基本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得到,特别是蔬菜、瓜果等园艺产品,不分地域,不分时间,这是农业科技的进步。同时,国际农产品的交换也增加了多样性。
从宏观讲,是老百姓的口福,到市场上可以看得琳琅满目的农产品。对消费者来说,一是希望供给均衡,或者说是供给稳定;二是类型多样,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;三是农产品的安全问题。
      从生产者来讲,衡量一个农产品的好与坏,除了消费者关心的问题以外,还要低成本、高品质、环境可持续,这是对农业的基本要求。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总体比较平稳,园艺产品价格上升稍快,大宗农产品价格比较稳定。
     
对今后农业的发展,邓秀新提出了他所关注的三个问题:
第一是科技,农业科技的均衡发展。目前,农业科技发展出现了不均衡、不平衡。具体来讲,大宗农产品国家相对投入相对多一点,小作物国家投入相对比较少。另外,从区域来讲,我国中西部的农业科技和农业的科技队伍相对东部来讲比较弱,区域不平衡。目前,我们国家中西部农业占的比重比较大,促进中西部农业科技的发展十分重要。
第二是农业布局问题。过去“不够吃”的问题比较突出,全国都来抓粮食。进入新时代后,我们有能力进行农业布局优化——即供给侧改革问题。今后农作物要适地适种,用***适合的土地种植***合适的作物,这样才能产量比较高、成本比较低、农药使用比较少,生产的农产品就能达到消费者的要求。
第三是农产品结构问题。市场在变化,人们吃大米在减少,吃肉食类食品和园艺产品都在增加。到城市,特别是城里面的成年人,选择肉、米饭或者面包的量相对少,选择杂粮、水果、蔬菜的数量增多。这些看得到的变化告诉我们,要满足今天消费者的需求,结构要优化,农产品种类和结构要围绕市场进行优化。
过去在很长一段时期里,我们是供给不足,吃不饱,要解决温饱问题。当时我们用一些技术来追求高产,能源消耗比较大。另外,为了高产,在病虫控制方面,农药使用也比较多。近年来,我们在逐步改变,减农药,减化肥,回到一种自然生长,朝着安全、自然、有机的方向发展。吃就要吃好,吃得安全,吃出健康。
从长远来看,农产品特别是园艺产品的供给,更多要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。例如,水果总觉得甜好吃,口感好。但我国大约有10%的人有血糖高的问题,不能吃那么甜的东西,怎么办?从品种培育和栽培的角度,能否生产一些味道很鲜、口感好、水分很多,但是含糖量比较低的品种呢?完全是可以的,我们正朝着满足不同人群需求方向去努力,去发展。(来源:公众号:花果飘香)

责任编辑:admin

相关阅读